作者:泓 泉
据媒体报道,新版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增添了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,比如四合院、端午节、古蜀文明以及城市风光、寓言故事等。类似内容对于培厚学生文化自信、促进跨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。
从浅层来看,这些中国元素通过图片、音视频等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,便于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其中内涵与深意,这种形象化表达成为寓教于乐、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,并于潜移默化中为学生领悟传统文化、涵养家国情怀提供助力。
往深一步想,我们之所以培育具有外语能力的人才,并非单纯停留于升学应试、求职就业等浅层目的上。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下,要想让中华文化走出去,就需要拥有一批可堪重用的国际化人才,而他们要想真正在文化、贸易、国际事务中担纲重任,必须要全面、正确理解好自身“家底”,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并有能力以对方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中国声音。从这个层面来看,就不难理解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意义,也就更加懂得其中所呈现的教育改革政策脉络以及其中的育人导向。
在孩子心底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,待到日后有机会拥抱世界、参与国际对话之时,才更有信心彰显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与底气,真正为中国人说话、为中国人扬名!